Print logo

双碳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学生竞赛

联合国全球气候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政府致力于经济和社会转型,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德国和中国已经分别设定了明确的实现气候及二氧化碳中和的时间表。实现这些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得到社会及后代的支持。在一次创造性的德语竞赛中,中国的学生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了其“双碳目标”,即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公众在广泛了解本国目标的同时,本次德语竞赛的参赛者们在一次筹备会上也了解了德国的气候目标。

关于可持续性主题的讨论

关于德国气候政策的筹备会

2021年6月,德国颁布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气候保护法,规定到2045年必须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此外,到2030年必须与1990年相比减少6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50年以后,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甚至应该是负的。也就是说,届时,环境吸收的温室气体应该超过人们在德国所有活动中的排放量。

由于气候中和的概念包括所有的温室气体,例如有害于气候的甲烷,因此它比碳中和的概念更广泛。在《德国气候保护法》中确立的这些目标对以后的政府也有约束力。

此外,学生们了解到,德国系统性地将排放目标分配给不同的经济领域,如能源、交通、工业、农业和废物等。

2021年12月23日,在最新一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举办的全国德语大赛的决赛中,20支队伍接受了由德国和中国专家组成的五人评审团的严格考验。

一位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演讲主题是“绿色财富”

大赛提高了可持续性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不仅是最后获奖的团队,提交了作品的所有256名参赛选手都是胜利者。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征集活动和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极大兴趣,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大学和中学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杭州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的主要目标,该组织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西诺教育一起为比赛选择了碳中和作为主题。

来自22个省市的年轻人以创造性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以小品的形式,主题围绕着未来的世界:几十年后地球是否还能居住?我们将如何出行?我们的电、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衣服将从哪里来?

来自金华外国语学校的三人小组获得了青少年组一等奖,他们的作品是 “对于日常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及日常生活如何减少碳足迹的思考”。长长的标题背后是一个有趣的表演。一部舞台剧描述了沉迷于浪费的女人雨乐和她的朋友、科学家莱昂的经历,他们用一台时间机器穿越到了500年后的未来。2500年的地球只是过去的反映,因此,雨乐在回到2021年后开始认真思考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

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发出警告

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发出警告

赢得成人组一等奖的是来自浙江大学的孙盛洲,他的演讲主题是“双碳,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在通往气候中和的道路上,机会和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各个层面做出努力。各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将全球变暖降低到人类可承受的水平。孙同学说,这最终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行动。只有当人们都意识到自己对世界气候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够共同扭转局势。

2022年继续举办下一届大赛的计划已经在进行中。

作者:施小东

翻译:傅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