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logo

全国妇联代表团就促进妇女职业发展赴德考察

2016年10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代表团就了解德国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家庭福利政策前往德国考察访问,重点探讨了此领域的立法、儿童照顾、老年护理等问题。

全国妇联代表团与赛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小熊在柏林

崔郁副主席率领代表团一行6人于10月26日至30日访问了柏林和慕尼黑。在柏林社会研究科学中心,代表团听取了关于欧洲协调家庭和工作状况的报告,随后前往联邦反歧视局了解了该局的工作。该局以2006年实施的旨在保护个人不受其他私人主体歧视的《普遍平等待遇法》为基础。该法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处理歧视问题,例如在企业内部建立歧视申诉部门、公布反歧视信息、为员工提供反歧视培训以及由联邦反歧视局进行宣传和合作。联邦反歧视局通过查验同工同酬和平等待遇等项目帮助雇主分辨男女不平等待遇并加以消除。此外,该局还积极提供咨询、进行调解和审核申诉,推进对反歧视等问题的研究,定期向联邦议会报告德国歧视问题的现状。

德国联邦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

同工同酬与看护任务是主要挑战

在拜访德国联邦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时,综合事务处处长安吉利卡·恩斯特勒女士介绍了联邦政府促进男女职业平等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不仅限于为双职工父母提供父母津贴等财政补贴,还通过法律措施加以支持,例如2016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对大型企业管理层的女性比例做出了规定。此外,联邦家庭部正在制定促进男女薪酬平等的法案。起因在于,德国女性工资平均比男性少20%以上,而在中国这一比例甚至超过30%。除了通过上述措施直接消除不平等待遇之外,该部还为需要护理家庭成员的人员提供间接帮助。由于护理家庭成员这项工作主要都是由女性来完成,因此,因护理老人而获得护理津贴或者根据法律规定临时停职以照顾老人等措施也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

不论是德国还是中国都主要由女性来照顾儿童,这也是代表团在访问柏林政府教育、青年和学术管理局时探讨的主题。自2013年以来德国年满一周岁的儿童都有权上托儿所,而中国从2016年开放二孩政策以来社会上也对于父亲和国家在照顾儿童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崔郁副主席谈到,现在所需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致使照顾儿童的服务价格不断提高,民众对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强烈。

在拜访巴伐利亚州劳动与社会保障、家庭与社会融合部时,双方探讨了护理保险和护理基金的问题。发展护理保险和基金不仅可以促进性别平等,而且可以应对中德两国面临的非常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随后,代表团在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总部与主席、联邦议会基民盟/基社盟党团家庭政策前发言人曼勒教授会面,并重点就促进农村地区职业生涯中的性别平等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出席该圆桌会谈的还有赛德尔基金会东北亚处处长维利·朗格先生、赛德尔基金会政治教育所政治基础和价值观、学校与教育处处长施泰芬妮·冯·维宁女士以及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克劳迪娅·埃克施达勒女士。

崔郁副主席在赛德尔基金会总部做报告

在农村实现机会平等

会谈开始时崔郁副主席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全国妇联当前在提高农村地区妇女占劳动力的比例所作的努力。在这方面,小额贷款项目尤其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小企业由妇女经营,也有其贡献在内。过去几年互联网贸易受到政府大力支持,成为重要的就业领域之一,家庭服务业也获得了快速增长。不仅是年轻家庭,尤其是需要护理家庭成员的男性和女性都推动了家庭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因此,全国妇联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家庭服务领域培训,因为该领域蕴含着发展潜力,既可以促进妇女就业,又能够减轻职业妇女的负担。

埃克施达勒教授指出,人口的发展也促使德国要促进妇女就业,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水平的稳定。通常从事服务行业的女性多于男性,因此更应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儿童会限制妇女的流动,所以,为妇女创造在互联网行业就业机会这一想法也是大有可为。此外,需要在农村地区树立榜样、支持网络建设以及做好宣传工作,使多数受到良好教育的妇女的创造力有用武之地。

甘肃省妇联主席苏君女士在讲话中介绍了甘肃省面临的特殊挑战。该省2600万人口中超过300万都处于贫困线以下。现在政府正致力于到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比如,可以通过发展手工业等技术培训为从事农业经济的人口提供多种渠道增加收入。不过,甘肃省的家庭服务类培训项目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市的家庭服务需求最大,且收入水平为农村的五到六倍,因此,在这方面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对很多妇女来说非常不容易,且面临着新的问题。为此,全国妇联也提供了很多辅助措施。

崔郁副主席与曼勒主席

曼勒主席介绍道,几十年前巴伐利亚州也是一个农业州,但通过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使其发展成为知识与科技基地,推行吸引企业到农村落户的方案减少了人口的流失。虽然现在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但是通常只是按照副业进行经营,同时与地方加工和产品营销相结合。曼勒主席认为德国家庭服务市场的发展跟中国很类似,虽然需求很大,但供给跟不上。家庭服务业的收入和名声不佳,以至于需要从国外引进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崔郁副主席指出,虽然中德两国所面临的挑战有众多相似之处,但德国无论在法律框架的构建还是法律规定的落实方面都通过采取具体措施取得了众多成就,而且很多措施应该可以根据中国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加以借鉴。因此,未来双方继续进行经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观格梅尔灵青年与老年中心

创新型护理理念在中国也受热捧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解了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第一站来到了格梅尔灵青年与老年中心,上巴伐利亚区基社盟妇女联盟地区理事会盖比艾勒·奥弗-尼瑟尔豪夫女士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该中心是德国52个多代屋中的一员,多代屋主要在全德国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不仅包括提供老年痴呆咨询、临终关怀、用作聚会和社会服务中心的咖啡厅,还包括劝导吸毒成瘾者、照顾生病儿童以及促进难民融入社会。其主要目的在于,超越年龄和文化界限加强社会团结。正是多种社会服务的联合使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便捷。在这方面公民的志愿工作意义重大,因为通过志愿工作可以无偿提供很多服务。不过,独立协会、格梅尔灵市和上巴伐利亚区的支持也同样重要。

施塔恩贝格市的伊尔莎·库巴沙夫斯基之家——老人护理中心也秉承着相似的理念,但更注重照顾有护理需求和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该中心主要有两个护理痴呆症患者的社区,中心会促使社区居民尽可能参与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此外,还可以为家属无法自己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使老人在工作日可以到中心接受护理。该中心还可附带老年人聚会,使健康的有护理需求的老人可以共同度过一天时间。通常这样全方位的、花费时间和人力的护理服务在常规养老院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德国近些年来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养老机构。新型护理理念还包括图辛到家式疾病护理协会实施的到家式护理服务。在代表团结束行程前的交流会谈中,崔郁副主席将在德国获得的关于家庭服务方面的信息与中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中国的养老机构也越来越多,但90%的老年人还是继续在家养老。现已终结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一对夫妇特别是已婚女性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承担照顾四个老人的责任。因此,未来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远远得不到满足,而国家投资仍然不够充足,服务质量也有待继续提高。护理机构可以很实际地减轻女性的日常负担,因此对它们的参观访问,也了解到一些通用的可以应用到中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