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logo

从“东部建设”到“西部建设”?——德国统一与中国的地区差距

2016年4月14日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了一场报告会,探讨德国统一的经验有助于中国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程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王建斌教授致辞之后,来自施派尔德国行政管理大学的吉瑟拉·法尔博教授在报告开始时指出,所谓的“东部建设”的财政政策问题完全可以与德国二战后面临的挑战相比拟。民主德国存在40年期间,德国东部缺少足够的投资,因此,不仅公共与私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生产力也下降到西部的三分之一。德国统一以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建立之后,很多东德公司被西德的大企业收购。东德对西德马克1:1的兑换率使东德产品价格突然飙升,导致很多东德企业在几周之内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

吉瑟拉•法尔博教授做报告

团结与分配矛盾

德国政府很快采取了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将西德的社会保障体制覆盖到整个德国,即便东德的居民到那时没有缴纳过保险费。由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从西到东的有效的再分配体制,因为德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前缴费用来支付现在可以获得的福利费用。此外,还实施了金额达数十亿欧元的计划以消除德国的分裂,如对社会保障住房建设、购买房屋、因不具竞争力而进行结构调整的企业以及保留劳动岗位等进行大规模补贴。州和乡镇获得了数十亿资金用于更新基础设施和重整公共建筑。为了避免纳税的继续增加,德国政府与老联邦州(即西德联邦州)共同设立了德国统一基金,以此通过贷款来为大多数的振兴计划融资。与中国东部富裕省份支持中西部地区类似,西德联邦州及其乡镇为知识辐射特别是在依法治国方面提供人员支持。

1993年波茨坦会议上,新联邦州(即原东德联邦州)被纳入到州财政平衡机制中。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不过这也意味着,西德联邦州一下子要失去其税收收入的10%,用以帮助受到极大冲击的新联邦州,即便联邦政府也已经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拨付出来支援它们。这就导致,以前是再分配获得者的西德联邦州现在必须要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此外,很多西德联邦州从那时开始从联邦获得的补贴显著减少,这些资金必须分配给所有联邦州。

来源:吉瑟拉•法尔博教授演示文稿

联邦在此过程中所累积的债务,都放到了所谓的“遗留负担偿还基金”之中,应偿债务和应偿利息的一半由各州承担。地方也承担了统一的费用。例如,西德乡镇至今还将其营业税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给其所在的州,作为其附加负担的补偿,同时只获得少量来自纵向地方财政平衡的资金。最终,新联邦州每年还会获得72亿欧元的特殊需求联邦补充拨款,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平衡其超低的地方财力。这些措施从1995年起使东德联邦州迅速地获得了与西德联邦州同样甚至更多的人均资金。

1999年联邦宪法法院根据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以及黑森州的诉讼做出裁决,必须对团结公约——即为德国统一进行筹资而制定的一揽子协议,重新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2001年联邦与州对新规定进行了协商,并于2005年生效。新规定明确了,采用新的公式计算各自的费率,继续给予新联邦州特殊需求联邦补充拨款,但逐步减少到2020年为止,并有目的投入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来源:吉瑟拉•法尔博教授演示文稿

目前情况

经估算,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西德共向东德转移支付了大约2万亿欧元。由此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即德国统一之后的25年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新联邦州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德国统一后的几年中迅速增长,从1995年开始增长变得极为缓慢。现在其经济实力大概为所有联邦州平均水平的80%,税收收入常常更低。这一资金汇聚进程在接下去的几年、十几年不会再大规模地继续下去,因为新联邦州现在的居住结构与经济结构已经非常接近“更加虚弱”的西德联邦州。总的来说,德国的财富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大都市,它们拉高了各个联邦州的平均水平,而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其实与东部很接近。

在失业问题上东西部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九十年代东部的失业人数最高升至人口的20%,2005年劳动力市场改革之后这一数字显著降低。法尔博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现在东德企业的竞争力与出口能力可以与西德相媲美。第二,东德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以至于现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比退休人员还少。第三,很多失业人员搬到了西部地区,因此降低了东部的失业率。1991年以来,东德的人口减少了15%。由于主要是年轻女性搬到了西德,现在东德的很多地区有很多年轻的“剩男”,这种情况不仅为应对社会也为应对政治方面的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劳动力市场改革:格哈德·施罗德执政期间,于2005年实施了“2010年议程”。它与“哈茨方案”一同被认为是2000年后德国经济竞争力复兴的重要拐点。为了减少长期失业人数,降低工资附加费用,采取了合并失业救济和社会救济、缩短失业金的领取时长、改革解约保护等措施。一些人认为这违背了社会市场经济,因而这些措施招致很多批评。这使社民党失去了很多选票。 

团结协议II及当时有关州财政平衡机制的规定将于2020年到期。东部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主要由西部联邦州及其地方资助,这些资金是西部削减其投资预算以及举债得来的。因此,现在西德高负债的地方(市镇乡村)多于东德,西德很多地方(市镇乡村)的投资预算远远低于全德平均水平。根据各州意愿,目前用于德国重建的投资援助将来会主要用于支持西德的地方建设。此外,达到最高负债水平的联邦州将可获得额外的援助资金。

讨论

“东部建设”是中国的榜样吗?

随后,法尔博教授谈到了中国在缩小东西部巨大差距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参考德国统一后的做法。她首先指出,中国集中发展经济是非常正确的,没有经济实力就无法实现生活水平的均衡。她认为,根据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的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能够缩小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必须通过社会保障体制进行横向再分配,以照顾那些在结构调整中受到损害的群体。这曾是德国统一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趋同方式,也为平息由失业引起的社会骚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州财政平衡机制也大大促进了东部建设的成功,它为贫穷州提供了可自主使用的额外资金。将达到等值生活水平这一目标设立于基本法之中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很多政治决策会遵循这一原则,促进团结统一。

在讨论环节中,法尔博教授首先回答的问题是,她怎样看待中国缩小地区差距过程的机遇以及多久能取得成功。法尔博教授认为中国具备成功地完成所需步骤的前提条件。通常做法是寻找榜样,包括国际上的榜样,这样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在国家层面实施覆盖所有城乡人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种值得采取的方式,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快速有效地实施。进行有效的再分配的另一步就是统一失业保障。

不过,法尔博教授担心,现在省际之间采用横向平衡机制容易因遭到东部富有省份的反对而失败。但省际之间的再分配也可以采用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模式等其它方式进行。关于改革计划持续时间,法尔博教授认为,在中国实验各种模式的财政平衡机制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必须要做出一项深思熟虑的决策,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展开。

关于年轻女性从进行结构调整而导致高失业率的地区迁出的问题,又再一次被提及,因为目前中国东北地区正处在类似德国统一之后的过程之中。在那些重工业占主导而第三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女性找工作很困难。德国东部有些地区中,唯一较大的第三产业雇主是公共管理部门。为了将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留在这些地区,首先要让她们在当地找到工作,同时在规划补贴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重视那些尤其能够吸引女性的行业。

随后还有与会人员提到,除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还能做些什么来提高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因为德国东部以及中国西部都有一些市镇乡村,虽然基础设施很新,但在避免人员外流方面有很大的问题。法尔博教授认为,除了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拥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外,吸引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落户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劳动岗位的重要因素。地方制定经济政策时,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但是,服务业中的具有创新性的朝阳产业既依靠知识也依靠大城市网络结构,即便有创造力也不能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因此,即使是德国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作者:任时洋

翻译:张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