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logo

人文交流的新平台

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现在两国之间的政治交往日益密切。今年架设的高级别对话平台旨在加深中德两国之间的社会交流。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共同主持首次会议

2017年5月24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机制双方主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共同主持。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有助于加深两国的人文交流,推动中德以经贸合作、政治互信为基础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进展。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席乌苏拉·曼勒教授不仅出席了首次会议,还参加了由赛德尔基金会参与主办的配套活动之一“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

曼勒主席代表德国政党基金会在首次会议上致辞

构建加深相互理解的框架

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指出,人文交流是增进中德两国人民友谊、深化两国关系的桥梁纽带。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有助于在多元化的世界面对众多的国际挑战,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加布里尔副总理表示,德国政府希望这一新的平台能够构建加深两国相互理解的框架。文化、艺术、体育、教育和学术方面各种独立机制的运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德国政党基金会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如此。政府的职责在于,为活跃的公民社会的合作创作条件。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介绍,教育、文化、媒体、体育和青年交流是该机制下5个重点合作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德双方将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支持在华德语和在德汉语教学,并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交流,努力推动德国高校精英计划和中国“双一流”项目的战略对接。

作为在华开展工作的德国政党基金会的代表,曼勒主席在致辞中指出,政党基金会对于中德两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致力于推动和平、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社会参与和善治。政党基金会在华代表处的顺利登记,使中德两国未来可以继续在解决国际矛盾、危机和挑战方面共同合作。

曼勒教授谈教育对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寄语中德职教未来发展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包括中德留学45周年、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德国电影回顾展、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国际艺术作品精品展。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刘延东副总理与曼勒主席以及各教育合作项目的代表分别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在致辞中总结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历史,随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邵贝德博士介绍了赛德尔基金会自1983年以来在华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的目标、项目及发挥的作用。师资培训和开发行动导向的新职业课程仅是长期实践工作中的两个方面。

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指出,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是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柱。不断增长的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中德合作的潜力。

与会的政治和社会领域以及中德两国活动主办机构的高级代表

教育和社会公平

曼勒主席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的致辞中指出,教育对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经济创新能力的核心,同时教育也是实现社会参与和社会公平的核心要素。因此,赛德尔基金会的项目主要致力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乌多·米歇里克谈到了德国职业教育面临的调整及其应对措施。随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一些项目代表就各自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山东代表处首席代表迈克尔·克劳斯博士阐述了基金会与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开展的工作以及基金会在华的综合性工作,除教育领域外还包括农村发展项目以及政策和法治领域的合作项目。

会议结束后,曼勒主席与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王继平司长进行了会谈,探讨了在教育领域内继续开展合作的可能性,除了师资培训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外,还应使职业教育面向工业数字化,并在扶贫领域开展合作。